在上海骑自行车,让人很“受伤”:哪儿能骑?车停哪儿?还有一堆槽点→
在上海骑自行车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徜徉在梧桐绿荫下感受城市的积淀
或是在滨江迎着江风看灯火辉煌
……
呵呵,你想多了!
禁行道路多、骑行环境差
机非混行安全隐患大、停车难
……
一些地方简直可以概括为:
有时无路可行,有时无处可停
在越来越多国家将慢行交通系统的发达与否视为城市是否宜居的标准之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提出,发展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安全通达的骑行网络和舒适便捷的步行活动区域”。
近日,记者骑自行车穿行上海的大街小巷
看看这座城市
距离“骑行友好城市”还有多远
槽点①
道路断点多
被迫在人行道上骑行
如果你在上海尤其是中心城区骑过自行车
那你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
到底哪条路非机动车能走?
哪条路不能走?
▽
非机动车道断头路多,骑到头不知道该往哪走;
明明是同一条马路,却一段禁行非机动车、一段能行非机动车;
同一条马路上的两个地点却要到附近马路绕行,时间成本是直行的数倍……
记者体验发现:
非机动车道设计不合理、连续性差
与骑行者需求不匹配
是市民对骑行上海“槽点”最多的问题
五角场
作为上海聚集高校和创业园区最多的区域之一,自行车出行的比例相当高,但在该区域骑行发现不少“痛点”。
比如学生要从复旦正门骑行到五角场地铁站,沿邯郸路向东到国定路路口的一段是禁行非机动车的,而再往东走的邯郸路/国定路路口到五角场地铁站一段却设置了非机动车道。
这就导致很多从正门骑车出来的学生在前一段禁行道路上把车骑上人行道,甚至直接将自行车骑上机动车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沿邯郸路向东到国定路路口的一段是禁行非机动车的,很多从复旦正门骑车出来的学生把车骑上人行道。
在某些骑行需求较大的路段,即使有明确的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标志,仍有不少人选择骑行。图为邯郸路/国达路路口。
延安路
作为上海最主要的交通动脉之一的延安路,是全线禁止非机动车行驶的路段,而非机动车通行的需求却不小。
市民程先生每天都会乘地铁从家到静安寺地铁站,再到位于延安中路/陕西北路路口的公司上班。两者之间步行距离约为1.2公里,沿延安中路自西向东步行需要花费18分钟,骑共享单车完成“最后一公里”就成了他自然而然的选择。
然而,因为延安中路禁行非机动车,他必须从延安中路南边、与之平行的巨鹿路绕行,骑行路程(2公里)和时间(15分钟)是直接在延安中路上骑行的两倍。
如果从延安中路南边、与之平行的巨鹿路绕行,骑行路程(2公里)和时间(15分钟)是直接在延安中路上骑行的两倍。
程先生坦言,虽然知道延安中路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但有时因为时间紧张,“不得已”也会选择在人行道上骑行。据记者观察,在延安路两侧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和助动车的现象并不鲜见,而按照现行交通法规,这种行为确实违法,并不可取,骑行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槽点②
交通标志不明显
单行道逆行情况大量存在
了解上海自行车道的人都知道
中心城区许多道路即便允许非机动车通行
也被设置成了非机动车单行道
而由于许多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
合理性和辨识度不够
非机动车逆行的情况大量存在
浙江中路
记者骑车来到非机动车单行道较多的黄浦区,发现在一些老旧街区,非机动车逆行的情况普遍存在。
比如,浙江中路的非机动车道是由北向南的单行道,记者却看到,除了浙江中路/汉口路路口外,在浙江中路与其余几条东西向马路的交叉口,均没有设置非机动车由南向北禁行的交通标志。因此,即使马路上并没有划出由南向北的非机动车道,仍然有大量自行车和助动车由南向北逆向行驶。
记者拦下一名从宁波路自西向东骑行到路口后左转、在浙江中路上由南向北逆行的市民。他告诉记者,路口没有明显的非机动车单向禁行标志,多年来他经常骑车走这条路线,机动车也会“自觉”在道路东侧留下非机动车骑行的空间,故而没觉得自己是违法逆行。
浙江中路/宁波路路口,由于没有明显的禁行标志,即使马路上并没有划出由南向北的非机动车道,仍然有大量自行车和助动车由南向北逆向行驶。
石门一路
在石门一路,记者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石门一路仅在道路西侧开辟了一条自北向南的非机动车道,还以绿化花坛和行道树与机动车道做了区隔。
由于这条非机动车道较宽阔,除了远处的路口外,没有明显的非机动车单向禁行标志。导致从道路西侧的写字楼、酒店和地铁站涌出的人流,常常就近在路边取了共享单车后,自南向北逆行。记者仅在路边站了3分钟,就遇到了5名逆行的骑行者。
石门一路由北向南的单向非机动车道上,不少人在旁边人行道取车后选择由南向北逆行。
据观察,在非机动车单行道逆向骑车的人中,虽然不乏怕绕路麻烦而“明知故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交通标志的缺失或辨识度不高而“不自觉”地逆行。
那么,除了交通标志,能否依靠地图合法骑行呢?2017年6月,上海交警部门推出了一份“上海骑行地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上海中心城区能够骑行的马路大多较短、路口又多,对于大多数以自行车为日常交通工具的市民来说,严格地骑一段路看一次地图很不现实。即使百度、高德等手机地图APP同步了这些非机动车禁行和单行路线,也很少有人在骑行时开着手机导航,更别说按照导航路线来走了。
槽点③
合理停车难
不少车在人行道上随意摆放
停车难,这一问题
不只困扰着机动车驾驶员
同样也是自行车出行的“老大难”
仁济医院
位于浦东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是该区域内最重要的三甲医院之一,每天有大量的人流、车流来往于此。可即便如此规模的大型医院,也很少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场。
记者在仁济医院门口看到,只有机动车能够驶入医院大门,非机动车则停放在医院门口。工作日上午10点,这里停放的自行车和助动车绵延数百米。
仁济医院门口停满了自行车和助动车,绵延数百米。
由于非机动车停放量大,非机动车道被辟作另一片停车带,停满了车,只留下中间两三米的人行道供行人和来往的非机动车共同使用。呼啸而过的助动车、不断按铃的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让来往行人不免捏一把汗。
七八米宽的人行道只剩下中间两三米宽的人行道供行人和非机动车共同使用,让来往行人不免捏一把汗。
锦德菜场
除了医院,菜市场的情况也类似。
每天早上,总会有很多居民骑车来到位于乳山路上的锦德菜场买菜。相比于旁边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的、不大的非机动车临时停车场,人们似乎更愿意把车停在菜场门口和人行道上,甚至是马路对面的机动车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加上肆意摆放的自行车,让早高峰原本已经不堪重负的乳山路更加拥堵。
前往锦德菜场买菜的人们,似乎更愿意把车停在菜场门口的人行道上,甚至是马路对面的机动车道上。尤其是早高峰时,令原本已经不堪重负的乳山路更加拥堵。
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至2035年,主城区、新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用地覆盖率将分别达到40%和30%,也就是说,还有60%-70%的地区与地铁站的距离超过600米。自行车无疑成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必要工具。然而,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目前上海的地铁站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在地铁站旁边的空地和人行道上随意摆放,潮汐现象严重,让相关管理者头疼不已。
槽点④
非机动车道常被占用
自行车无路可行
非机动车道被占用
是记者在骑行过程中发现的另一“痛点”
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停放
是其中最普遍的现象
福山路&云南南路
比如记者在福山路和广西南路均发现汽车停在路边,阻断非机动车道,导致骑行者把车骑上机动车道,机非混行增加了道路行车的安全隐患。而在云南南路,马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更是被改成了机动车临时停车点,自行车无路可行。
机动车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非机动车被“挤”上机动车道,机非混行带来安全隐患。图为广西南路。
云南南路的非机动车道被改成了机动车临时停车点,自行车无路可行。
滨江外马路段&广西北路
另外,记者在骑行体验中还发现,如黄浦滨江外马路段、广西北路等路段,由于非机动车停放占用了人行道,不少行人选择走上非机动车道,这也阻断了骑行的连续性,带来安全隐患。
黄浦滨江外马路段,由于非机动车停放占用了人行道,不少行人选择走上非机动车道。
为何自行车在上海有时会面临
“无路可行,无处可停”的窘境?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潘海啸认为:以前在机动车占主导的交通模式影响下,自行车常常被当作一种补充的交通出行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自行车已经成了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平衡因子。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一个重要元素,一旦缺少,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多模式间的平衡和调节机制就不复存在,不同交通模式的优势互补将难以实现。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道路已经这么拥堵了,哪里还有空间开辟新的车道?这就涉及交通方式的结构性转移,在鼓励自行车的同时要减少中心城区机动车的流入,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在做的。可以先搞一些试点,比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对机动车有所限制、鼓励骑行,慢慢地就能产生正向引导。
上海还应该建设和完善更多的自行车停车系统。比如做一些电子围栏,或者是辟建一些有门禁的自行车棚、停车场,保障自行车停放安全。让大家放心停放更有个性的自行车,带动骑行成为一种时尚。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和使用骑行体验更好的自行车。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对电动车的依赖。
你平时出行会骑自行车吗?
你在骑车过程中有哪些困扰或吐槽?
留言告诉小观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雷册渊
微信编辑:皮小姐
◢ 猜你想看↓↓↓
38人打了涉假宫颈癌疫苗!医院主要负责人已停职,官方最新回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